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静圆博客

不闻不若闻之,闻之不若见之,见之不若知之,知之不若行之,学至于行而止矣。—荀 .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中秋与月亮  

2014-09-04 16:18:24|  分类: 抒情美文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本文转载自苦咖啡《中秋与月亮》

  

中秋节是一个最有人情味、最诗情画意的节日。关于中秋的来源,民间一直流传着不同版本的传说和神话故事。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……

  月球这颗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,给了我们无限的暇思和畅想。月亮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宇宙精灵,中国人非常崇拜月亮。早在《史记·天官书》里就提到,“月者,天地之阴,金之神也”,意思是月亮凝聚了天地之间的阴气,是“金”这一类属的代表者和主管神。古人认为,天地分阴阳二气,阳凝聚为太阳,阴凝聚为月亮。为什么说月亮是“金之神”呢?古人用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“五行”来表述一年四季,春天属木,夏天属火,夏秋之交属土,秋属金,冬属水。月亮掌管秋天,集中了秋天的灵气,秋属金,月亮就是金之神了。

  一般人理解“金秋”,说是“金色的秋天”,这是错误的。金秋,是因为秋属金。秋天,气候变冷,万物萧疏、衰落,是“上天”回收生命的季节。月亮凝聚天气之间的阴气,代表“灵”,灵就是人类生存的智慧。南朝谢庄在《月赋》里面说,“日以阳德,月以阴灵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


  古人特别崇拜月亮。中华民族很久以前就开始祭祀月亮,把月亮看作是生活、生命的护佑神。《礼记》曾说: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,朝日以朝,夕月以夕”。意思是说古代天子春天要祭拜太阳,秋天要祭拜月亮。祭拜太阳是在早上,祭拜月亮是在晚上,人们通过祭祀表达了对月亮的崇拜和敬畏。

  古代文人之所以对月亮情有独钟,大体上有四个原因:第一,因为月亮是离人类最近的一个星体,是人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的星球,连月亮中的“桂树”、“蟾蜍”、“玉兔”都“看”得一清二楚,所以它格外能吸引诗人们的注意。第二,月亮的变化很奇妙,有上弦、下弦、月亏、月满、月蚀、月晕,阴晴圆缺,变化万端,其中有很多奥秘,引来人们的好奇,也给文学家们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。第三,月亮的光芒跟太阳不一样,它亲和、明亮、淡泊、素雅,而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则是平和、善良、中庸、含蓄,这跟月亮的亲和、素雅是相契合的,因而中国文化中对月亮总是持赞美态度,永远把月亮看作是自己的朋友。第四,古代的文人往往为了求功名,谋生计,经常离乡背井,辗转道路之间,跟亲人不能团圆,生活中总是处于“缺”的状态。所以他们尤其向往圆的事物,往往通过圆圆的月亮来表达自己情感,所以咏月的诗词就多起来了。

  古人咏月亮,首先是探寻月亮与人类社会的关系,比如前面介绍过张若虚的“江畔何人初见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。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”,李白的“青天有月来几时,我今停杯一问之”、“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。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”,苏轼的“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”、“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”,苏舜钦的“不惟人间重此月,天亦有意于中秋”等。这些诗句集中说明一个道理:月亮永恒,人生短暂,月亮与人生、月亮与历史是永远说不透的话题。

  在浩如烟海的咏月诗歌中,咏中秋节的数量最多。因为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,正值秋季,天高气爽,天空中能见度大大提高,而且,八月十五这一天,月亮离地球最近,也是一年当中月亮最圆满和最明亮的时刻,这种圆满的事物切合了中国人心目中追求人生、事业圆满的心理。于是,在八月十五祭月亮、庆丰收的习俗之外,人们又追加了一个团圆的意义,让中秋节变成“团圆节”,成为亲人团聚的喜庆日子,并由此产生了大量中秋节感怀的诗词。

  唐宣宗时期的一位叫栖白的和尚所作,诗题为《八月十五夜玩月》:

寻常三五夜,岂是不婵娟。
及至中秋满,还胜别夜圆。
清光凝有露,皓魄爽无烟。
自古人皆望,年来复一年。


  “寻常三五夜,岂是不婵娟”,是说平时每月十五的月亮难道不圆吗?不,也是圆的。“及至中秋满,还胜别夜圆”,但是,中秋节的月亮却是最圆的,胜过平时十五的月亮。用今天的话说,就是“月到中秋分外明”。中秋节的月光洒向人间的时候,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呢?是“清光凝有露,皓魄爽无烟”,清光凝聚,露水闪烁,人们感觉神清气爽,空气清幽而略无雾气。这般满月,如此良夜,“自古人皆望,年来复一年”,月亮是永恒的,从古至今,年复一年,人们仰望、赞美月亮,通过月亮寄寓了人类多少梦想和希望!

  与世界上其他民族较为关注太阳不同,中华民族在对宇宙的认识中比较重视月亮。我们的祖先曾无数遍地通过观察月亮的运行,来探究人和宇宙的关系。月亮是永恒的,人生能永恒吗?月亮是圆满的,人生能圆满吗?于是就有了“青天有月来几时,我今停杯一问之”(李白),于是就有了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”,于是就创造了一个自我安慰的团圆节——中秋!中秋节是亲人团圆的节日,这是人类自己的情感和愿望,上天是否也是这样盼望着团圆呢?

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”
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

  既然人生没有十全十美,那么无论是“悲”、“欢”、“离”、“合”,都要乐观对待,“但愿人长久”,“努力加餐饭”(《古诗十九首》)。不能因为不团圆就活不下去,不能因为遇到灾难、挫折就活不下去。既然活下来了,就要好好活下去。珍惜生命,热爱生活,好好活着,活出质量来!应该学习达人苏东坡才是。

  苏轼62岁时被贬到海南岛(儋州),那时的海南岛非常荒僻,儋州太守见苏轼到来很高兴,对他说:东坡先生到我这儿来了,只不过是放逐,并不是犯人,就住我的太守府吧。然而,消息传到朝廷,朝廷说苏轼不能住在太守府,把他赶出去,最后苏轼被赶到牛棚里去了,是真正的住牛棚。哪知苏轼住牛棚也高兴,他说,我可以和儋州的黎族兄弟们一起吃椰子,吃了椰子以后把椰壳戴在头上,是谓“东坡帽”。在海南岛时,苏轼晚上跟农民朋友一起喝酒,喝醉了,别人担心他不知道怎么回家,要送他。他说,“但寻牛屎觅归路,家在牛栏西复西”,意思是,我没事,你们不要扶我,我自己会找到我的家,顺着牛屎找就行了,因为我就住在牛棚隔壁。苏轼这个人就这么达观,无论遭受什么打击,他是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,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。

  其实,世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,什么事情也都可以由自己把握。我们向往团圆,追求美满,但无论悲欢离合,阴晴圆缺,都应顺乎自然。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,才是应取的态度。中秋佳节,月圆人健,生活如诗,长长久久,我们应该树立的人生观念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32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